当前位置: 首页 >>思政党建>>样板支部

【党建联建】“党建红”领航“匠心蓝”!公司与大冶特钢共绘校企联建新图景

 发布时间:2025-05-23  返回上页

党建引领聚合力、校企联手谋发展

5月17日

谈球吧

与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

联合举行“匠心向党”校企党建联建活动

双方140余名党员代表

齐聚大冶特钢多功能厅

以“党建红”引领“匠心蓝”

共上一堂鲜活生动的党课

1.jpg

活动以匠心精神为核心,以党的光辉历程为脉络,结合黄石工业发展的壮丽篇章,通过经典红色歌曲演绎、党史故事讲述等形式,引领党员干部于激昂旋律中回望初心,于工匠事迹中汲取使命力量,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注入红色动能,彰显新时代黄石产业工人“忠心向党、矢志不渝”的坚定信念,绘就新时代黄石职业教育者“精益求精 、追求卓越”的匠心画卷。

2.jpg

3.jpg

红色基因

浸润在历史叙事中筑牢初心使命

活动以大冶特钢党委书记、总经理刘文学的致辞开篇,他回顾大冶特钢百年历史,特别指出“党建作为‘红色引擎’,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政治核心。校企双方要以党建为“红色引擎”,构建“党建链”引领“产业链”“教育链”“人才链”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共同发展的战略协同。

4.jpg

随后,一场穿越时空的红色叙事拉开帷幕——大冶特钢党员代表周舟深情讲述黄石首个党支部诞生的烽火历程,情景歌舞《这里的春天最美丽》以艺术形式再现革命先辈播撒火种的英勇场景,让“星火燎原”的精神力量直击人心。 

5.jpg

在刘文学的领誓下,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,铿锵誓言化作践行育人初心与产业报国的坚定承诺。

6.jpg

在“信仰之光”主题讲述中,公司教师王曼利、刘文斌两位老师深情回顾了1953年毛泽东视察大冶钢厂时“骑毛驴也要去看看”的执着,以及1958年二度踏访时“办大办好”的嘱托。这些细节串联起工业重镇的红色记忆,在全场合唱《社会主义好》的激昂旋律中,信仰的力量在共鸣中升腾。

7.jpg

肖洵、佘星宇两位老师动情讲述“独脚铁人”缪国胜的故事:1998年秋夜,缪国胜为抢修设备失去右腿,却自制钢铁假肢重返岗位,带领团队将电炉单炉产能提升一倍,用30年坚守诠释“钢铁意志”。

8.jpg

“他的假肢不是残缺的符号,而是信仰的支点。”谈球吧团总支书记郑传绪感慨,“这样的故事比任何教材都更有力量。”

联校企合作深化

在产教融合中培育时代工匠

活动现场,“大冶特钢产业公司”合作协议正式签署,标志着校企合作迈入“党建引领、资源共享、协同育人”的深度融合新阶段。

9.png

大冶特钢党委副书记、工会主席霍建与公司党委副书记、副董事长禹爱民作为代表签约。大冶特钢研究分院工艺研究所所长陈君、电炉厂副厂长饶金元、动力事业部副部长罗正兰三位企业技术骨干,受聘为产业公司导师,公司党委书记刘红霞为他们颁发聘书。 

10.jpg

据数据显示,公司已累计为大冶特钢输送技术人才4000余人次,此次合作将推动校企从“单向输送”转向“双向共育”。双方计划创新“双主体”育人机制,开设精准化订单班;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,实现“课堂+车间”无缝衔接;建立人才双向流动机制,让企业工匠进课堂、教师团队参与技术攻关。 

大冶特钢全国劳模唐科作交流分享,他说,好钢不怕千锤百炼,15年来,从一名老员工,到技术员、工程师、技术主管,为攻克工艺难题,曾连续30小时跟踪生产数据,为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,和团队在实验室反复验证上百次。工匠精神核心有三点:专注,像钉子一样扎根领域,把小事做到极致; 坚持,面对失败不退缩,在试错中积累经验;创新,用科学思维突破瓶颈,让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。 


他的故事让公司2024级健康与教育公司学前1班员工唐佳琪深受触动:“原来工匠精神不是口号,而是30小时连续跟踪数据的专注,是上百次实验失败后的坚持。”

联建机制升级

在融合发展中构建协同生态

从红色精神共鸣到合作机制落地,此次活动勾勒出“党建引领—文化浸润—业务协同”的完整链路。

9.png

公司与大冶特钢将建立定期协商机制,确保订单班培养、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精准落地。双方还将依托共建的“红色工匠孵化站”,构建“党建引领、双元育人”机制,将企业百年史、劳模故事融入课程,实现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。

13.jpg

这场联建不仅是一次党建创新的实践,更是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升级的积极探索。”公司党委书记刘红霞表示,未来将聚焦“红色铸魂、匠心育人、协同创新”三大方向:传承工业奋斗精神,打造产教融合标杆,破解产业技术难题,希望双方以党建引领校企合作新生态,合力培育培养德技并修的时代新人,为黄石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

14.jpg